謝謝願意給我 23 歲「第一份工作」的公司。
大約 70%的社會新鮮人第一份工作年資未達 1 年,90%剛好超過 1 年。要在第一份工作就碰上自己合適的,不容易。
我的貢獻公司不需要,公司要的我給不起。
23歲的我應徵了新創公司,面試第二階段,運氣好能直接和老闆說一次話,新創公司老闆明確告知我「我們沒有成本能花在你身上!只有夢想沒有實際經驗?請問你是來上學?」。
「新鮮人的迷惘、無經驗、凡事重新學習,都是公司的成本,花時間在你身上,還沒跟你收學費呢!」
自己成為老闆後,同樣創業的朋友告訴我,社會新鮮人的履歷他不看的「新鮮人很多,各個都無經驗,挑誰都一樣,錄取誰都算在碰運氣,錄取方式,骰子骰出來的都有可能。」
「新創公司規模小,花出去的每一分錢,都必須有意義。而社會新鮮人的訓練成本高,新鮮人卻大多將在成熟後跳槽,或工作滿一年後,到澳洲打工『找人生』。為何我要當免費訓練營?」
後來錄取我的,是一間規模300人的公司,我很謝謝這間公司,花24,000元月薪賭我一次。可是我也很對不起,老闆你賭錯了,我對公司一文不值⋯⋯
23歲的我,自詡優秀,卻一文不值。
我的第一份工作,只做了11個月,
上班第一天就想離職,卻不甘心自己的無用,而死撐。
23歲的我:
有23歲的自大固執,23歲的不明事理,23歲的迷惘,
23歲的刺蝟,23歲的無知之正義,23歲的憤世忌俗與壞情緒。
23歲的我,把自己放得太大了。
正在迷惘,又對社會充滿期望。我要改變什麼、我要創造什麼、我是誰、我的名字、我的作品、我的功勞。後來,第一份工作,大學給的一切,幾乎派不上用場。
我偶爾也好恨。
恨社會容不下我,恨自己於職場格格不入。
被問到我的職場優勢?
我說「我很努力、我很有熱情、我學生時期成績不錯」
曾以為自己的優秀,才發現努力只是基礎,技術能力人人都有,熱情只要3天就能磨滅;那些職場裡活下來的,不一定是專業技術厲害,而是擅長「團隊關係管理」,邏輯清晰且「不擇手段也要完成工作」的人。
公司需要的是「解決問題的人」,而問題通常少數是技術本身,大多數是溝通或人與人的誤解中發生。原來你該做的,不只是磨練專業能力,更多是張羅統籌的本事、讓人願意與你共事、為你做事。
後來我發現
我是誰不重要,事情完成才重要。
我的名字不重要,公司的名字才重要。
我的作品不是我的作品,是公司的作品。
我的功勞,其實是團隊的功勞。
感謝施捨我第一份工作的公司
感謝24,000元月薪
感謝我最討厭的主管
感謝被我私下咒罵100次的資深前輩
感謝看不起我的同期新人
感謝自己死撐
感謝自己離職
23歲的我仗著年輕,做任何事只要不虧錢,只要還活著,就沒有損失。所以任何的選擇,都將是當下最好的選擇。
我唯一想著的,是我用青春換來什麼。青春是一場只賺不賠的交易,後來賭上一切創業亦是。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,但失敗了也無所謂,反正本就一無所有。我還得到一個失敗的經驗呢!
那些失敗,都是我的學費,
那些徒勞無功的付出,都是下個階段的養分。
回頭看23歲的自己⋯⋯
深刻反省。
該少一點自傲,多一點學習,
少一點刺,多一點聆聽,
早一點把自己縮小,早一點認清事實。
-
-
-
-
本文獻給仗著青春不可一世的職場小朋友,也給自己。
共勉。